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
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
元为首,宵为夜,有通宵达旦之意
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
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根据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
正月十五又称为“上元节”
正月十五闹元宵
相传,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。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司马迁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
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,元宵赏灯十分兴盛,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,处处张挂彩灯,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、灯树、灯柱等,满城的火树银花,十分繁华热闹。
宋代元宵除了“妇女出游街巷,自夜达旦,男女混淆”的狂欢外,还有官员派发利是、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。
元宵节的习俗
耍龙灯
耍龙灯是元宵节最为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,龙是中华的图腾,中华民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正月十五舞龙灯,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,流传于很多的地方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 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 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 。元宵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每逢元宵节,人们会在花灯上挂上各种灯谜,让人们猜谜底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