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十四节气之惊蛰】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7-06 10:43:19
  • |
  • 作者:远安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47次

image.png?v=1757815068739

惊蛰,古称"启蛰"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"这时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"蛰",而"惊蛰"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。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


惊蛰三候

image.png?v=1757815068739

一候桃始华
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

二候仓庚鸣

惊蛰后五日,“仓庚鸣”,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仓为青,青为清,庚为更新。


三候鹰化鸠

再五日,“鹰化为鸠”,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



惊蛰民俗

image.png?v=1757815068739

祭白虎

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


吃梨

祁县民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。雍正年间,晋商渠家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,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再后来惊蛰日吃梨,亦有"努力荣祖"之念。


打小人

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,会平地一声雷,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。所以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,亦即"打小人"的前身。



惊蛰诗词


《义雀行和朱评事》

唐·贾岛

玄鸟雄雌俱,春雷惊蛰余。

口衔黄河泥,空即翔天隅。

一夕皆莫归,哓哓遗众雏。

双雀抱仁义,哺食劳劬劬。

雏既逦迤飞,云间声相呼。

燕雀虽微类,感愧诚不殊。

禽贤难自彰,幸得主人书。



《惊蛰日雷》

宋·仇元

坤宫半夜一声雷,蛰户花房晓已开。

野阔风高吹烛灭,电明雨急打窗来。

顿然草木精神别,自是寒暄气候催。

惟有石龟并木雁,守株不动任春回。



《有怀正仲还雁峰诗》

宋·舒岳祥

松声夜半如倾瀑,忆坐西斋共不眠。

一鼓轻雷惊蛰后,细筛微雨落梅天。

临流欲渡还休笑,送客归来始惘然。

掩卷有谁知此意,一窗新绿待啼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