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季行囊里的书:把告别写成诗,把迷茫熬成光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7-03 15:42:22
  • |
  • 作者:远安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4次

当学士帽抛向天空的瞬间

才发现抽屉里还压着没写完的考研单词本

楼道里飘着打包纸箱的胶带味——

原来毕业季最扎心的不是“再见”

而是突然要把“我们”变成“我”


那些没说出口的感谢、对未来的忐忑

以及与孤独共处的慌张

或许能在这4本书里找到回响:

它们不是说教的指南,而是陪你坐在操场台阶上

静静听你说“我有点害怕”的朋友




Part1  独居第一课

image.png?v=1757802377765

“我想,所谓的成长就是这样,不断地告别,不断地遇见。”


《一个人的好天气》[日] 青山七惠

20岁的女孩离开家乡,在东京与70岁独居老人合租,用三年时间学会与孤独共处:第一次独自搬家、在便利店打工时偷偷抹眼泪、把前男友的牙刷扔进垃圾桶……


青山七惠用细腻的笔触写透「毕业独居」的真实状态:不是热血励志,而是在洗袜子、煮泡面的琐碎里,慢慢懂得「一个人生活不是可怜,而是找回自己的开始」。


书里的「出租屋哲学」能治愈所有对「独立生活」感到恐惧的毕业生——原来长大是连崩溃都要算好时间的温柔修行。




Part2  故乡的温度

image.png?v=1757802377765

“满镇开着桔梗,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,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。在大多数人心中,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,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。外婆说,什么叫故乡,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,所以叫故乡。”


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张嘉佳

毕业季的离别,藏着对「故乡」与「远方」的双重眷恋。张嘉佳用云边镇的故事告诉你:外婆用拖拉机拖回失恋的外孙,程霜在病床前画下未完成的约定,那些哭着说「再见」的人,其实从未真正离开。


书里的山风、星空和小卖部的灯光,像极了毕业时我们对「旧时光」的执念——原来成长不是断舍离,而是把重要的人装进行囊,带着他们的温柔走向未知。




Part3  现实的勇气

image.png?v=1757802377765

“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,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,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,而是务实的、谦卑的,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。”


《皮囊》蔡崇达

这是一本关于“理解生活”和“与自己和解”的成长之书。书中《天才文展》《厚朴》等篇章,写尽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——像极了毕业生面对“要不要回老家”“梦想与生存如何平衡”的迷茫。


蔡崇达用赤裸的文字告诉你:皮囊是束缚,也是容器,唯有看清生活的本质,才能在毕业季的十字路口,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活着的感觉”。




Part4  迷茫许可证

image.png?v=1757802377765

“我其实并不孤僻,甚至可以说开朗活泼。但大多时候我很懒,懒得经营一个关系。还有一些时候,就是爱自由,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。当然最主要的,还是知音难觅。”


《送你一颗子弹》刘瑜

如果毕业季让你焦虑未来,刘瑜的随笔集会像一颗“冷静丸”。她用幽默犀利的文字拆解“成功学”“孤独”“理想主义”: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,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,不气馁,有召唤,爱自由。” 


书中没有说教,只有一个“过来人”对年轻人说:迷茫是常态,不必急着定义人生,先去“体验”本身就是答案。



END




毕业不是终点,

而是把旧故事叠成纸飞机,

让新书页接住风的方向——

愿你合上书时,行囊里多的不是答案,

而是敢对未知说“你好”的底气。